半夏泻心汤,为千古经方脾胃病第一方,临床屡试不爽。就其方证体质的人,有时可以视其相兼方证合方应用。
患者郑某某,男,57岁,因餐后腹泻3次半年于2025年1月23日来诊。
刻诊:患者常餐后腹泻,每日3次,便溏,口干苦欲饮,时有胃痛,易饿心慌,小便不利。查体见:身高165cm,体重158斤,半夏眼,咽红,舌嫩红苔腻,脉滑,腹力中等,腹肌紧张。
诊疗思路:患者咽红、舌红、口干苦,为上有热,餐后腹泻便溏,为脾胃气虚,加上舌红之“黄连舌”、“苔腻半夏眼”之半夏药证为指引,用半夏泻心汤。患者口干、舌嫩、便溏、小便不利,为五苓散方证,两方合用。
处方:姜半夏15克、黄连7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桂枝15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泽泻40克、猪苓3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大枣20克。
7剂,水煎服,每剂服2天。
服后反馈大便1次,质微软,余无特殊不适了。
按:本患者用方效果很好,如不考虑上热因素,仅用五苓散呢?应该也会有效的,毕竟五苓散方证很明确,但对患者上热的体质就无法改善了。如单用半夏泻心汤呢?也会有效!笔者常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病例,效果都好。但这个患者除上热中虚外,饮证明显,且小便不利,故合用五苓散,效果更好更快。
符合半夏泻心汤方证的人,时有相兼方证,这种情况下可以合方。
从六经辨证来看,半夏泻心汤方证为阳明太阴合病。
如阳明上热明显,或口干、或失眠、或皮肤瘙痒等,黄连黄芩用量可以增大;如兼有心中懊脓,可以加用栀子豉汤或栀子厚朴汤;如热盛汗出,脉滑、口干明显,可以加石膏;如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或腹泻严重,可以调整为甘草泻心汤。
如太阴虚寒明显,可以增加党参用量或用人参;如有反流明显,可以加用半夏厚朴汤;如寒饮上逆,可以加用吴茱萸汤,或加重半夏、干姜用量;如体寒明显,或下肢冷甚、或腹痛泄泻、或脐悸明显、或少腹不仁,可以加用桂枝或肉桂;如心悸、眩晕明显,可以加用苓桂剂;如腹泻明显,可以加用炒白术,合理中汤;如腹冷腰重或下肢软,可加用甘姜苓术汤;如阳虚内寒甚,可以加用附子扶阳。
半夏泻心汤方证体质的人,如兼有少阳病,可以加用柴胡类药;如兼有外感,可以加用外感药。这些都可以随证治之。
半夏泻心汤,我还时有据证合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桂枝茯苓丸、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苓桂术甘汤、外台茯苓饮、泽泻汤、二陈平胃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平台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