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传说中的“谋圣”,他留下了七十二种谋略技艺,广为流传。任何一个精通其中之一的人,都能脱颖而出,走向成功,甚至达至飞黄腾达的地步。鬼谷子的两位杰出弟子——张仪和苏秦,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掌握了纵横术(又称钩距术)。纵横术有两种流派:合纵和连横。苏秦擅长合纵术,张仪则精通连横术。苏秦凭借合纵术成功促成了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令秦国一时难以跨越函谷关。苏秦因此获得了六国的相印,地位显赫。而张仪则在秦国施展连横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凭这一术,就能撬动整个天下的格局,足以证明鬼谷子的谋略智慧有多么高深莫测。
然而,古往今来,能够真正领悟鬼谷子谋略精髓的人寥寥无几。许多人只关注“术”,却忽略了“道”。术是具体的方法,而道是背后的法则和规律。鬼谷子的“道”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性”。他所有的谋略术,实际上都根植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只有把人性弄明白了,运用任何一条谋略技巧都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鬼谷子的“忤合术”便是其中最具人性洞察的一种。
展开剩余72%“忤合术”这门技巧,其核心就是“忤”与“合”之间的矛盾统一。“忤”指的是违背、逆反,“合”则是趋合、顺应。所谓的“忤合”,就是通过反向的力量来达成某种合力或统一。这种术的关键在于通过人性中的矛盾和冲突来实现最终的目的,而“合”并不是指泛泛的大公无私的和谐,而是谋略施展者个人所追求的合力,往往带有特定的目标和动机。
这一术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只有透彻理解人性,才能巧妙运用这种手段来掌控人心,实现目标。忤合术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既可以主动出击,也可以被动防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发生的两件真实事件中窥见其精髓。
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霸,形势复杂,各国之间的互信几乎为零,充满了敌意和猜疑。然而,苏秦凭借其对“忤合术”的深刻理解,成功促成了“合纵”策略。他观察到,虽然七国表面上互相敌视,但其中最强大的秦国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威胁,于是他首先从较为弱小的燕国开始游说。燕国作为一个相对较弱的国家,面临着来自秦国的巨大压力,迫切希望能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借此增强自身的安全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苏秦利用了人类的本能:在压力和威胁面前,人们更愿意寻求集体的支持,进行团结合作。通过巧妙的游说和策略,苏秦成功促成了六国联手对抗秦国,打破了秦国的霸主地位。
而另一个关于“忤合术”应用的例子,发生在北宋时期。王安石进行的变法,深刻影响了宋代的政治格局。当时,王安石的改革得到了许多支持者,但也激起了强烈的反对声音。朝廷内部分成了两派,支持王安石的改革和反对改革的派系之间的对立十分尖锐。王安石所推崇的“经学”成为了主要争论点之一。负责科举考试的陈考官,站在了王安石一方,面对来自反对派的压力,他必须巧妙应对,确保王安石派系的利益不受损害,但又不能直接刺激反对派,激化矛盾。最终,陈考官巧妙地利用“忤合术”,以“忤”的方式化解了反对派的攻击。他将科考的前三甲名单填入了反对派的支持者,以此来安抚反对派,平息了他们的愤怒,而将后面的榜单录用更多的王安石支持者。这种看似退让的行为,实际上是一次巧妙的反击,成功化解了潜在的危机。
这两例历史事件,分别展示了“忤合术”在主动进攻和被动防守中的应用。它不仅体现了鬼谷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运用这一谋略术的人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游刃有余地调动各方力量,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平台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