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上观新闻)


印刷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承载着书籍、报刊和包装等生产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印刷行业正在摆脱“高耗能”“传统产业”的旧有标签,以多种创新形式深入社会肌理。
记者从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了解到,以“协同创新,赋能印刷业绿色数智融合发展”为主题,第二届长江经济带印刷协会联席会议年会暨长江印刷论坛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上海举办。同期,2025海派纸上印艺展将在新闸路1209弄60号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内展示海派印艺文化的独特底蕴与魅力,呈现纸张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在当代语境下新的可能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江经济带印刷企业约有5.4万家,约占全国的52.9%,从业人员约109万人,约占全国的42.5%,工业总产值约7300亿元,约占全国的51.7%。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印刷业工业总产值达839.74亿元,同比增长5.69%,销售收入突破992.9亿元,同比增长7.93%。其中,对外加工贸易额增长14.68%,显示出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上海印刷业呈现鲜明特征:企业数量不多,但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沈剑毅解析上海印刷业去年的“两降两增”:印刷企业同比减少79家,从业人员减少6.34%,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则双双增加,“上海印刷业人均产值保持稳健增长,并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上海印刷业正在摆脱传统劳动密集型模式,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集中,迈入以‘高劳动生产率、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下,印刷业面临数字印刷技术快速迭代,传统印刷加快奔向数智化,绿色低碳全面融入产业底色,文化创意持续跨界融合的发展阶段。面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绿色化”为底线,“数智化”为核心动能,“融合化”为增长路径,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过去居于产业“幕后”的印刷业正在逐渐跃向“台前”。尤其是印刷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传统印刷行业的边界与价值,“印刷+研学”“印刷+非遗”“印刷+文创”等系列创新实践,更是将传统工艺带入大众视野,转化为富有体验感的社会互动与文化消费场景。
记者先睹2025海派纸上印艺展发现,一套名为《12×12×12×12》的展品是用12种印刷字体、12种印刷纸张、12种印刷工艺印制的12生肖随身笔记本,运用先进的数字印刷增效工艺,实现UV上光和烫金、银的2D和3D效果,以数字印刷精准演绎图形,将小小笔记本升华为艺术品。映坊文化的“华韵丰年——非遗典藏礼”内含木刻雕版摆件和非遗手工拓印小夜灯,礼盒使用的华丰真宋字体,是20世纪初在上海诞生的经典字体。龙鳞装《天文图》的麟口为《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实测全天石刻星图,内页《五星二十八宿》是清代丁观鹏所画,经过现代设计理念的重新诠释,古老工艺绽放出新的活力。





目前,上海已有4家印刷企业获评市级智能工厂称号,不少印刷企业从文化视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印刷IP成为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新亮点。比如营销总部与研发中心设于上海的卡游公司,凭借强大的IP开发与运营能力,成为全国卡牌产品的龙头企业;上海四维文化推出原创IP形象“柿崽”,将文创产品与文旅场景融合,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传播的双重提升;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本书是怎么制成的”工业旅游项目,在其青浦印刷园区,参观者跟随专属卡通形象“IN仔”和“KK”的指引,沿着参观步道见证书籍从排版到印后加工的全流程,通过“非遗传承、文创开发、文化地产”三张王牌,传统印刷企业打造的工业旅游项目成为行业文化融合创新的样本,这一工业旅游模式已输出安徽等地。
“长江经济带印刷企业文化联盟”由上海印协与重庆印协共同发起成立,并启动长江经济带印协联席会议合作交流机制,本届联席会议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十省市印刷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具体承办,会议当天还将举行首届长江数字印刷大赛颁奖仪式,集中展示数字印刷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成果。
“让印刷为美好生活添彩”,当印刷插上数智化的翅膀,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是机械、冰冷的工厂生产线,更是一种有温度的文化体验。
原标题:《绿色、数智、融合,当印刷成为一种有温度的文化体验》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股票配资平台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